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Office365版本_jrs直播365_365彩票是不是诈骗呢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五辑 >
民革深圳市委成立之初
来源:李华超发布时间:2013-04-24
深圳,这是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更写满了传奇故事。春华秋实,大地不语,岁月如歌,默默地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民革深圳市委,这年轻的组织如同这年轻的城市,飞速而又踏实地走过自己的一段征程。“忆往昔峥嵘岁月惆”,今天,历史已经跨过了世纪交替的门槛,我们饱含深情地回望,回望深圳民革那段汗水洗练出来的荣光岁月。
特区建立前,民革在深圳并没有组织活动。1983年8月,吴楚章同志从上海调入深圳,成为深圳市的第一名民革党员。安定下来不久,8月26日,亲自到民革广东省委报到,并转移组织关系。9月初,主动写信给深圳市委统战部,表明党员身份,希望建立双向联系。其后不久,就接到统战部通知,参加“纵谈邓小平文选发行意义”座谈会。当时,来参加座谈会的民主党派人士只有11人。1984年初,民革北京市委十三支部开会欢送即将到深圳工作的华国雄同志。时任十三支部委员的周长瑚幽默地对华国雄说:现在我欢送你,一个星期后我也要去深圳了,那时你可得好好迎接我咯。于是他们分别于1984年2月11日及2月18日抵达深圳。当时改革开放不久,人们思想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对深圳不了解,以为就是和香港类似。因此,送行的支部主委叮嘱华国雄,暂时不要暴露身份,先去摸摸底,再作定夺。
1984年春,三名最先来到深圳的民革党员周长瑚、吴楚章、华国雄终于在统战部的一次活动中碰上了头,4月1日,在蛇口吴楚章家里进行了深圳民革的第一次聚会活动。在吴楚章简陋的家里,三人亲自下厨做拿手菜,纵谈国内外时事与特区建设,探讨今后如何开展民革组织活动,谈笑风生地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兴致勃勃地参加在蛇口工业区举办的舞会,在这个舞会上,周长瑚还遇到了少年时的老友章含之,共叙友情。
1984年的特区,各项建设事业起步伊始,百业待兴,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从全国各地涌进深圳,在深的民革党员也不断增多。根据民革广东省委的指示,1984年12月1日,民革深圳市直属小组成立,组长周长瑚,副组长林平铭、华国雄,全市党员12人。小组成立后,省委下达的有关文件及经费都是直接寄到组长周长瑚单位。经费刚拨下来时,周组长由于工作繁忙一时抽不出空来,便委托别人去取汇款,却被告知邮局不允许代领,当下心里窃喜,以为肯定是数额较大的缘故,于是亲自去领取,才知道原来省委每月拨给深圳小组的经费只有9元。每月9元,在当时来说也极为拮据,连电话费都不够,更莫要说买其他什么资料了。没办法,周组长只好利用当时所在单位(深圳市勘察测量公司)的资源开展活动,必要时甚至拿自己的钱贴进去。每当小组开会或组织活动,就用单位电话联系各党员,电话联系不上的,就骑自行车,挨个去通知。那时徐铁实老师住上步中学,条件很艰苦,全校就一个水龙头,打电话根本找不到,周组长每次都骑车来学校找她,有次因为刚发大水,水淹大门,不能进去,只好翻越学校的围栏。在每月9元经费的条件下,又迎来了我国第一个教师节,为了表达对党员教师的敬意,周组长还为每位党员教师购买了节日礼品,并一起在红荔酒楼饮早茶座谈。
小组条件虽艰苦,党员也是从五湖四海聚集而来,但是大家都非常热爱这个年轻的组织,一心一意为搞好民革献策献力,于是便有了对当时的深圳民革人来说十分重要的两件大事。其一便是创办深圳市中山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当时小组每月经费仅9元,如何办学?面对窘境,大家并没有气馁。没有开办费,便想方设法自己筹集,没有场地、教师,就自己租教室、聘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85年1月25日,培训中心在深圳燕贻小学正式成立,董事长周长瑚,副董事长华国雄、林平铭,校长杨彩月,这是深圳市第一家社会办学,意义非凡。培训中心开办后,开展了多项职业培训、文化补习、幼儿艺术等培训工作,举办商业会计、电子技术、新概念英语、高考文理科复习班、苗苗艺术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建设人才,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后来办学提供了一些资金。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上各种办学逐渐增多,培训中心林立,参加培训的人也从注重掌握技能到注重取得学历,在此背景下,经市委会研究,决定停办培训中心。此乃后话。第二件大事是有的党员提出的创办一个体现中国各省、各地区特色的“龙之家”。当时设想是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段申请一块地,然后筹集资金建设,每个省建一个;从建筑物的设计、装修、布置等方面入手,力求搞得具有所在省份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出售一些当地的土特产,让港澳台及海外侨胞来到这里都能一慰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有回到家乡之感,同时更可以作为一个新的旅游项目,打出城市品牌也体现品位。“龙之家”的设想非常好,但对当时的深圳来说显得有点为时过早,同时由于没有资金,也缺乏融资经验,各种主客观原因促使小组放弃了这个项目。时至今日,谈及此事时,周长瑚主委仍有些遗憾。
随着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各项组织工作也深入开展,在中共深圳市委和民革广东省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深圳市统战部的协助下,1986年1月,民革深圳市直属支部成立,支部主委周长瑚,副主委华国雄、林平铭,委员徐铁实、秦与廷,全市共有党员20人。组织初具规模了,然而各方面条件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善。开会没有地方,办事没有专职干部,开展活动经费也不足。为了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主委周长瑚凡事亲力亲为,既为做好本职工作而尽心尽力,也为做好民革工作而不辞辛劳。每有活动,就亲自写通知邮寄,比较急而邮寄来不及的,就打电话或亲自骑车找上门去。开始的时候,骑的是自行车,麻烦又辛苦,再后来,单位给配备了一辆摩托车后,方便了很多,开始了一段满城跑的日子。由于在单位工作表现出色,周长瑚主委被评为深圳市劳动模范。在一次和同为劳动模范的吴炯声(当时为深圳市西湖出租小汽车公司经理)的谈话中,当吴得知民革每月经费仅有9元时,极为诧异,当即表示赞助1000元作为民革活动经费。有了这1000元,素来“吝啬”的周主委也未能一下子“大方”起来,因为用钱的地方很多,在接待民革广东省委派来协助成立支部的副秘书长唐昌宁时,也是在大排挡吃的午饭。那时候,大部分党员刚从各地调入深圳不久,都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忙于特区建设,但每有活动,大家还是抽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一起学习中央及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也一起共同探讨特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家都说,有了组织就像有了家一样,有活动,怎能不参加,有事情,怎能不尽力?当时的民革深圳支部,人才济济,许多原来都是全国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很多人来深后工作、生活环境大不如前,但他们丝毫没有怨言,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特区的建设中去,不但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而且在社会兼职工作上也尽职尽责。有一次,副主委华国雄代表深圳支部参加省委的总结会议,会上他如此总结深圳支部:党员平均年龄全国最小,成立时间最短,人数最少,办公面积最小(没地方办公),专职干部最少(当时为零),经费最少;但是,党员文化程度最高,基本上都是大专以上,职称最高,普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
由于组织生活开展良好,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党员们的觉悟普遍得到提高,为1986年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时,主委周长瑚给每个党员发信,要求民革党员在这场重大思想斗争中站稳立场,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划清界线。党员们响应号召,没有参与这场思潮的任何活动。为此,中央统战部闫明复部长在民革全国代表会议上,点名表扬了立场坚定、领导有力、贡献突出的周长瑚主委。
1988年2月12日,民革深圳市委筹备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市委统战部,主委周长瑚,委员吴德立、徐铁实、刘宏森,党员50人。筹委会下设4个支部,仲云耕、华国雄、林平铭、吴楚章分别为第一至第四支部的支部主委,引进了筹委会机关专职干部刘亚秀。早在1987年,为了使筹委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民革广东省委给深圳市委会下达三名干部编制,8月,刘亚秀从深圳市麒麟山疗养院调出,任职机关专干。刘亚秀父亲是武汉民革老党员,为承继父业,她毅然放弃了疗养院稳定舒适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筹委会的工作中去。当时,机关专干没地方办公,市委统战部便在四楼挤出一间房子作为各民主党派临时办公地点,那里原本是个仓库,一半地方还堆满了破旧家具,时值炎夏,异常闷热。办公用品和设备也缺乏,办事连自行车也没有,印刷资料也没有油印机,开始靠主委周长瑚单位帮忙,后来几个党派合买了一台,手工刻蜡版印刷资料。由于工作较多,1988、1989年郭小岳、姚小平同志先后调入,成为机关专干。至1989年初,各党派合租荔香坊省建招待所8楼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子,各方面条件稍有改善。各党派一起办公,共用设备,互相帮助,条件虽差,但大家一点都不觉得苦,朝气蓬勃地投入筹委会的紧张工作。
除了奔忙于筹委会的各项事务,筹委会领导及机关专干同广大党员一起,为维护民革党员的合法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某些单位的民革党员,因为各种原因,有时候会在个人晋升、分房子等问题上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时候,大家就主动去找单位领导,要求落实并解决问题;如果是党员自身问题,在尽力解决的同时,也做好其思想工作,尽量做到让单位和个人都满意。党员之间也像兄弟姐妹一样,关系融洽,一人有困难,大家齐援手。有一次,某个单位的领导对前来做工作、解决党员问题的专干感慨的说:有组织就是不一样啊!
正是以主委周长瑚为核心的委员会一直以来都强调党员间要加强团结,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强调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保持清醒的政治敏感度,因此,在重大的政治事件面前,民革党员都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觉悟。1988年,台湾领导人蒋经国逝世前作出重大决定,允许居民前往大陆探亲,两岸几十年的僵持局面开始解冻,开始了对话与交流。为此,1988年12月10日,在市委统战部牵头下,民革部分党员在统战部举行“祖国统一”座谈会。与会者踊跃发言,对台湾当局作出希望,对其与大陆民革对话的姿态表示欢迎,并建议双方进行实质性接触,增加了解,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1989年的政治风波又一次考验了民革党员。政治风波发生后,民革党员纷纷打电话给周长瑚主委,周主委立刻召集党员,在他公司里召开会议,要求民革党员把握正确方向,站稳立场,不许上街游行、示威,不许参加集会活动,不许乱捐款(因为看到现场,国家出面挽救绝食学生,为了减轻国家负担,有人提议捐款),如果要捐款,由民革组织统一捐,直送民革中央,由中央处理,后来民革中央把钱退了回来。随后民革筹委会在深圳市眼科医院举行了一次组织活动,向全体党员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政策,强调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特区今天的辉煌,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同时,组织党员学习市委领导与党派负责人交流看法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在以周主委为核心的委员会的掌握下,深圳民革党员步调一致,思想稳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受到民革中央和中共深圳市委的表扬。
当时,市委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密锣紧鼓的最后阶段。刘亚秀同志力求完满,提议在市委会成立当天,同时举办一个展览,得到了筹委会的批准。展览主要是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展示民革的历史、党员成就及市委会候选人资料等。由于时间紧迫,事务繁多,几个机关专干忙得团团转,姚小平同志脚扭伤肿了,仍然坚持工作。时间不够,他们就利用周日加班,连续奋战几个星期;需要画画,就找擅长的同志帮忙,众志成城,终于在市委会成立当天成功举办展览,得到了市委统战部的肯定和赞扬。
1989年7月22日,民革深圳市委正式成立。全市72名党员齐聚深圳市体育馆,举行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历时一天,选举出刘宏森、吴楚章、吴德立、周长瑚、金迪、徐铁实、樊渝杰等7名委员,周长瑚任市委会主任委员,吴德立任副主任委员。同年9月,市委会按行业和区域分为5个支部:教师支部,支部主委仲云耕;文艺支部,主委罗虹;企业支部,主委华国雄;科技支部,主委刘龚衡;蛇口宝安支部,主委韦少流;次年3月设宝安直属小组,组长池维东。
深圳民革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直以来为民革事业呕心沥血的带头人——周长瑚主委,也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如吴楚章同志,是深圳的第一个民革党员,来深工作后,在蛇口积极发展党员,其中便包括宝安区的第一个党员池维东。又如“夫妻共戴光荣花”,传为一时之佳话的仲云耕、徐铁实老师。仲云耕老师在其本职工作上努力耕耘,成绩斐然,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在民革组织中,入党十多年来年年被评为积极分子,历任教师支部、福田支部、福田总支的主委,团结支部党员,严格要求,全面开展工作,其所在支部福田支部1993年被评为民革广东省先进支部,并被推荐参加全国民革支部工作经验交流;徐铁实老师人如其名,作风朴实,刚正不阿,一直以来负责民革的组织工作,埋头苦干,团结党员,积极配合主委周长瑚开展工作,为深圳民革的事业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用她的话说,咱不图名,不图利,只为了这份热爱民革的感情,只想为民革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这道出了许多民革党员的真实心声。从1986年开始,民革就开始注重在深圳当地发展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党员。民革发展党员,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方针,按照党章,注意政治素质,强调德才兼备。至1994年,民革在深圳发展党员共98人,新党员的绝大多数在本单位均为业务骨干,入党后积极参加民革活动,给组织增添了活力,其本人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普遍受到本
单位的好评。
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了团结实干的委员会班子,有了一心一意为民革事业奉献的广大党员,市委会成立后,各项工作渐渐走上正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深圳民革蒸蒸日上,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1994年,民革深圳市委被民革广东省委评为先进市委会,成为广东省当时唯一的先进市委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深圳,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花园城市;深圳民革,也经历着从无到有,从一个党派雏形的建立到今天成为深圳市Office365版本_jrs直播365_365彩票是不是诈骗呢工作提案最多、有较大影响的民主党派的巨大变迁。我们都知道,一切辉煌都属于过去,我们也坚信,流泪种的,必欢呼收获。那么,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民革深圳市委,也必将与特区同步,为明天更美好的收获,一起与时俱进! (作者系民革深圳市委办公室科员)
编辑:田小静